2017年10月1日 星期日

〈木質的旅行〉林餘佐

※本文應嘉義交通觀光處邀稿



我是嘉義人,從北部返家,看到斗大的招牌寫著「回嘉真好」,這招牌揭示著嘉義子弟多半是遊子的隱喻。


這次有機會應嘉義交通觀光處邀請,以一個遊客的身份去審視、介紹嘉義,我將這場旅行定調為「木質的旅行」,因為嘉義在早期因為阿里山的緣故,林木業發達,甚至有「木材之都」的美稱。除了歷史因素之外,對我自己而言,離家鄉越久,越覺得自己像株植物,無論遷徙到何處,根始終在故鄉蔓延著,抽象的根隨著歲月逐漸包覆,直到肉身成為木質的型態。離鄉讀書,接著在他鄉工作、生活似乎成了嘉義子弟的成長模式。嘉義逐漸成了一個遠方,一個熟悉的遠方,只有在特定的節日、連假才會抵達的遠方……。


從高鐵站搭著接駁的巴士抵達嘉義火車站,在火車前租了機車,即將展開簡單的旅行。順著林森西路直騎,忘了有多久沒有在這條路上移動,高中是可是每天往返這條路,如今景色看來沒有變化太多,但總覺得有些陌生,像是有什麼隱藏在畫面的背後,或許我就暫時以「鄉愁」的示現感稱之。我的第一站是「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」,這裡是阿里山小火車的聚集之處,走入車庫園區可以看到陳列的小火車,以及古老的蒸汽老火車、柴油機車頭,或是早期的檜木車廂……等,這裡似乎是鐵道迷心中的聖地,一進入園區就可以看到很多人拿著專業的單眼相機,對著火車仔細的拍攝,彷彿要將整個阿里山鐵路發展史出現過的火車都一一攝入畫面。園區內還有小火車的修理工廠,我可以想像歷經滄桑的小火車,在此卸下疲憊的零件與,遊客的笑聲,仔細地讓技工好好的整理一番,直到某天,它又將嶄新如每日阿里山的日出。我靜靜地拍了幾張照,就讓受傷的火車好好修養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繼續回到林森西路上,「林森」西路也像是個隱喻,彷彿我行走在森林之中,沿途繁花盛放,視野裡長出了生猛的灌木,緊緊抓著泥土,也抓住遊子的心裡深處。我的下一站是最近幾年才成立的新景點「森林之歌」,森林之歌位於林森西路與文化路的地下道旁邊,無獨有偶的是,這個景點也與木材、森林息息相關。遠遠地就可以看到位於草地中間,有一個木頭搭製程的蛋形建築物,塔高約十四公尺,並有步道接連著,這裡建材大多是林務局所提供的,像是:漂流木、廢棄鐵軌、黃藤……等。這些材料也同樣具有的隱喻般的效果,高聳的建築象徵著阿里山,而鐵道則是運輸、小火車的概念,這個巨大的地景將嘉義的歷史、人文做了巧妙的聯繫。與「森林之歌」隔一條馬路相鄰的,就是知名的連鎖影城「秀泰影城」,結合美食、電影、百貨的新型態購物中心。這裡匯聚了文化與百貨,成了嘉義近年來的熱門景點,我去的時間正好是下班時間,有情侶在森林之歌前拍照打卡,也有一家人大大小小前往秀泰覓食。這裡的變化超出我昔日的記憶,但是往好的方面去發展。











在秀泰的美食街用過餐,我回到路上,繼續我的木質之旅。若是將馬路比喻成鐵軌,我就像一小火車,載著滿滿的回憶前往各站。下一停靠站是「檜意生活村」,這裡同樣是充滿木頭、木材意象的園區。「檜町」是此地昔日的稱呼,從名字來看便可知道這裡是因為林業而聚集成的社區,全區共有二十九棟日式木造的建築物,根據官方網站的介紹,這裡的形式共分為「高級主管的一戶建、主管及眷屬的二戶建、眷屬宿舍的四戶建以及單身宿舍的連棟建」,我簡單的查了園區的背景之後,便開始漫遊其中,偌大的園區,其實有很不少遊客穿梭在其中,但因為園區大,所以並不顯得擁擠,行在其中,反倒覺得輕鬆愜意,周圍日式的建築,隨著陽光的照射,閃閃發亮,自己好像走在一個日式的夢境中。園區裡面亦有不少販賣食物的據點,走了買份點心,靠著矮牆休憩,整體的氛圍讓人感到自在,像是走入森林的深處發現一座部落,你在此自在的遊走,沒人打擾……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在「檜意生活村」的附近,便是「北門驛」。驛站顧名思義,就是交通往來的起點,這裡昔日是北門驛是森林鐵路蒸汽小火車的起點,也是阿里山鐵路貨運集散地。在早期這裡可是一個熱鬧、且重要的地點。我走路空曠的前庭,撫摸昔日候車室的門窗,感受一下另一個時空的嘉義,我彷彿看見一個熱鬧非凡的場所,來人來往忙碌的貨物集散地。如今雖然不見昔日的繁華勝景,在廣場的左手邊有一個「北門森鐵故事館」,裡面販賣關於小火車的相關紀念品、文創商品,我在裡頭逛了逛,手中拿起一個木製的縮小版阿里山小火車,我瞇著眼看,彷彿可以聽見昔日火車運輸時汽笛聲,北門驛是一個充滿人文風景的地方,匯聚了太多的情感動能,若是對嘉義的過往的歷史有更多的了解,相信一定可以在此有更多的發現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這趟的木質之旅,從林森西路開始,一路上踏著草本、木質的意象、記憶前進,最終停靠在北門驛裡,像是在時光自我的追尋,在過程中,我看見昔日的自己,也看見舊日的嘉義的林業盛況。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鐘的反面

鐘的反面意味著時間的縫隙吧。楊牧在〈風一樣的循環〉的開頭寫著「鐘的反面有人翩然蒞止,坐下/面對昨夜凋零一地的黃花」,昨夜與黃花都是不可挽回的頹勢。時光意識,在楊牧的作品中是一個常見的議題。或許對每個寫作者來說,都無時無刻感到時光的逼視,無論是老大無成的憂愁,或是成名要趁早...